足球直播_足球免费在线高清直播_足球视频在线观看无插件,24直播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德甲联赛 > 正文

德甲联赛

山西甲缩醛成套技术!山西甲缩醛

admin2024-01-25德甲联赛69

山西甲缩醛成套技术!山西甲缩醛

导读二甲苯二氯乙烷甲缩醛混合是什么溶剂芳香烃溶剂。根据查询X技术得知,芳香烃溶剂包括苯、二氯乙烷甲缩醛、二甲苯,所以二甲苯和二氯乙烷甲缩醛混合后是芳香烃溶剂。二甲苯,是...

今天体育世界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山西甲缩醛,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二甲苯二氯乙烷甲缩醛混合是什么溶剂

二甲苯二氯乙烷甲缩醛混合是什么溶剂

芳香烃溶剂。根据查询X技术得知,芳香烃溶剂包括苯、二氯乙烷甲缩醛、二甲苯,所以二甲苯和二氯乙烷甲缩醛混合后是芳香烃溶剂。二甲苯,是苯环上两个氢被甲基取代的产物,存在邻、间、对三种异构体,分别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在工业上,二甲苯即指上述异构体的混合物。

反应精馏制甲缩醛怎样提高产品的收率

催化反应精馏法制甲缩醛

反应精馏法是集反应与分离为一体的一种特殊精馏技术,该技术将反应过程的工艺特点与分离设备的工程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利用精馏的分离作用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抑制串联副反应的发生,又能利用放热反应的热效应降低精馏的能耗,强化传质。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反应精馏经常采用的实验为醋酸与乙醇在硫酸催化剂存在下的酯化反应或甲醛与甲醇在硫酸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缩醛合成反应。此外,亦可用固体催化剂进行反应。

(一)实验目的

第 1 页

1. 了解反应精馏工艺过程的特点,增强工艺与工程相结合的观念.

2. 掌握反应精馏装置的操作控制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反应精馏塔内的温度分布,判断浓度的变化趋势,采取正确调控手段。

3. 学会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工艺条件的优选。

4. 获得反应精馏法制甲缩醛的最优工艺条件,明确主要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甲缩醛是C3H8O2。别名:二甲氧基甲烷,甲醛缩二甲醇(二甲醇缩甲醛)(formaldehyde dimethyl acetal;methylal;formal;methylene dimethyl ether;dimethoxymethane)结构式 CH2(OCH3)2 无色澄清的挥发可燃液体,有氯仿气味和刺激味。熔点-104.8℃,相对密度(d

展开全文

限免

导长图

转存到网盘

下载文档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号8.0.70

谁知道树脂催化甲醇和甲醛生成甲缩醛的最适温度?

以甲醇和多聚甲醛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在甲苯溶剂中合成了甲缩醛。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n(多聚甲醛):n(甲醇)=0.550,催化剂用量(占甲醇的质量分数)5%,反应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为84.6%,甲缩醛的选择性为97.9%。为提高甲醇的转化率和甲缩醛的收率,将精馏技术应用到甲缩醛合成过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精馏技术后,生成的甲缩醛以甲缩醛、甲醇和水的共沸物的形式蒸出,甲醇的平衡转化率达91.8%,甲缩醛的选择性达99.4%;精馏产品的质量组成为甲缩醛91.1%、甲醇6.8%、水2.1%。

什么是“甲缩醛”?

新溶剂——甲缩醛(Methylal)x0dx0a国家环保总局推广使用新的溶剂——甲缩醛(二甲氧基甲烷)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即良好的溶解性x0dx0ax0dx0a,低沸点、与水相溶性好,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家庭用品、工业汽车用品、杀虫剂皮革上光x0dx0ax0dx0a剂、清洁剂、橡胶工业、油漆、油墨等产品中,也由于甲缩醛具有良好的去油污能力和发挥性,作为x0dx0ax0dx0a清洁剂可以替代F11和F13及含氯溶剂、因为是替代氟里昂,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降低对x0dx0ax0dx0a大气污染的环保产品。x0dx0ax0dx0a中文名称: 二甲氧基甲烷x0dx0a英文名称: dimethoxymethane;Methylalx0dx0a缩 写:DMMx0dx0a别 名: 甲缩醛;甲撑二甲醚;二甲醇缩甲醛;甲醛缩二甲醇x0dx0ax0dx0a1.物性数据:x0dx0a分子式:CH3-O-CH2-O-CH3x0dx0a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x0dx0a分子量:76.09x0dx0a密度:d20℃/4℃,0.860;d20℃/20℃,0.861x0dx0a沸点101.3KPa:42.3℃x0dx0a闪点(开口):-17.8℃x0dx0a熔点:-104.8℃x0dx0a自燃点:237.2℃x0dx0a折射率(20℃):1.3534x0dx0a介电常数(25℃):2.7x0dx0a粘度(15℃)/(mpa•s):0.340x0dx0a表面张力(20℃)/(mN/m):21.12x0dx0a蒸发热(KJ/mol):28.64x0dx0a燃烧热(KJ/Kg):1935.1x0dx0a热容(20℃) (KJ/Kg•K):2.18x0dx0a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x0dx0a毒性:微毒级LD505708mg/Kg(兔经口);LC5046650mg/m3(大鼠吸入)x0dx0ax0dx0a2、工艺介绍:x0dx0a甲缩醛生产原理是:2分子甲醇与1分子甲醛在酸性条件下的缩合脱除1分子水制得。根据原料来源不同x0dx0ax0dx0a分为回收法和合成法,回收法主要指高回流比下精馏烷基酯法生产草甘膦水解甲醇残液,从中分离出x0dx0ax0dx0a甲缩醛副产品。合成法主要指用正品甲醇与正品甲醛合成的甲缩醛。严格意义上多聚甲醛生产过程中x0dx0ax0dx0a产生的废气(淡甲醛)回收后与醇合成的甲缩醛,及用上述草甘膦水解甲醇残液与甲醛合成的甲缩醛都x0dx0ax0dx0a应是回收法范围。 从催化剂上分类主要有液体酸催化和固体酸催化,液体酸如盐酸、硫酸,此方法产x0dx0ax0dx0a量小,废水处理量大,污染严重。固体酸催化主要有大孔阳离子树脂、氟基苯磺酸、择形分子筛,国x0dx0ax0dx0a内普遍采用阳离子树脂法,而我公司采用择形分子筛法,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转化率,产品质量更加x0dx0ax0dx0a可靠。x0dx0ax0dx0a3、质量指标x0dx0a本产品执行 Q/3708 SDS 01—2008 标准 采用校正归一法或内标法x0dx0a项 目 等 级x0dx0a高纯品 高浓品 工业品x0dx0a密度 (20℃)g/cm3 0.860 0.85-0.86 实测x0dx0a外观 水白 水白 水白x0dx0a甲缩醛 % ≥ 99.5 95.0 86.0x0dx0a甲醇 % ≤ 0.1 5.0 13x0dx0a水 % ≤ 0.05 0.2 0.2x0dx0a甲醛 % ≤ 0.01 0.05 0.2x0dx0a4、化学特性:x0dx0a对碱比较稳定,与稀盐酸一起加热时,容易分解成甲醛和甲醇,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甲烷。可用于缩x0dx0ax0dx0a合反应用做无水甲醛,也可作甲氧基团的醚化反应。x0dx0ax0dx0a5、溶解性能:x0dx0a与醇、醚、丙酮等混溶;能溶解树脂和油类,溶解能力比乙醚、丙酮强;和甲醇的共沸混合物能溶解x0dx0ax0dx0a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素;16℃时在水中溶解32.3%(WT);水在甲缩醛中溶解4.3%(WT)。根据甲缩醛x0dx0ax0dx0a的溶解特性,它可作为部分卤素烃溶剂的代用品;与许多溶剂互溶性好,尤其是与LPG、DME的相溶性x0dx0ax0dx0a比较好,且沸点低,有利于提高气雾剂蒸气压和雾化率;甲缩醛具有优良的水溶性,为开发水基型气x0dx0ax0dx0a雾剂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x0dx0ax0dx0a6、用途: x0dx0a甲缩醛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低沸点与水相溶性好,能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家庭用品、工业汽车x0dx0ax0dx0a用品、杀虫剂、皮革上光剂、清洁剂、橡胶工业、油漆、油墨等产品中。山东典尚用先进的催化精馏x0dx0ax0dx0a一体化技术,开发各种规格的甲缩醛,真正意义上做到从生产过程、产品性能、使用过程的绿色环保x0dx0ax0dx0a。x0dx0a(1) 在气雾剂配方中的应用:在杀虫剂配方中大多用胺菊脂、氯菊脂、高效氯氰菊脂、溴氰菊脂类x0dx0ax0dx0a杀虫菊脂,它们在脱臭煤油及水基中很难溶解,因此往往先用助剂如二氯甲烷、二甲苯、丙酮及异丙x0dx0ax0dx0a醇进行溶解后再配制杀虫剂。甲缩醛对拟除虫菊脂的溶解性比上述溶剂要好,且成本低,又可替代含x0dx0ax0dx0a氯溶剂,而且无毒、环保。x0dx0a(2) 在皮革上光剂、汽车上光剂配方中的应用:皮革上光剂的配方一般采用少量的固体蜡、微晶石x0dx0ax0dx0a蜡、蜂蜡、巴西棕榈蜡等,采用二氯甲烷、溶剂汽油、松节油等来溶解往往比较难,且容易分层,产x0dx0ax0dx0a品质量不稳定。使用甲缩醛后,可以改善溶剂性能,提高质量,且挥发快,使用方便。在汽车上光剂x0dx0ax0dx0a配方中也存在同样情况,特别是甲缩醛的水溶特性,对提高乳化蜡的稳定性起很大作用。x0dx0a(3) 在空气清新剂配方中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空气清新剂中的香精通常用乙醇作为溶剂,达x0dx0ax0dx0a到与丙丁烷的互溶,要使用较多的乙醇,影响清新剂的气味。采用甲缩醛后,可使香精的溶解性能大x0dx0ax0dx0a大改善,减少乙醇的用量,可提高清新剂的香味,减少VOCs的排放。特别是对干雾型空气清新剂,使x0dx0ax0dx0a用少量的甲缩醛就可使香精丙丁烷互溶,更能体现干雾型的“干”。x0dx0a(4) 在彩带配方中的应用:在彩带配方中主要采用高分子聚丙烯酸脂类固体原料,原配方中采用F11x0dx0ax0dx0a作溶剂。随着氟里昂的禁用,采用甲缩醛作溶剂,将可达到溶解性好、挥发性快的目的。x0dx0a(5) 在电子设备清洁剂配方中的应用:目前生产中大多采用F11及F113作主要原料,随着氟里昂的禁x0dx0ax0dx0a用,亦将被甲缩醛所替代。x0dx0a(6) 在粘合剂方面的应用:甲缩醛可用于脂、蜡、硝基纤维、天然树脂、松香、妥尔油、大多数合x0dx0ax0dx0a成树脂、聚苯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及共聚物、聚酯、丙烯酸酯、偏丙烯酸酯、聚胺树脂、环氧树脂x0dx0ax0dx0a、氯化橡胶等作定量溶解用。x0dx0a(7) 在涂料方面的应用:甲缩醛因在芳烃、烷烃、醇、酮、酯中都有较好的溶解性,是相溶剂,在x0dx0ax0dx0a涂料方面使用最多,特别是稀释剂行业,主要替代苯和甲苯、二氯乙烷、已烷、甲醇、乙醇、丙酮、x0dx0ax0dx0a甲酸甲酯、乙酸乙酯等。将少量甲缩醛与乙醇、酯或酮混合可使溶剂得到增效作用。甲缩醛的这些特x0dx0ax0dx0a点使它特别适于作为油漆及清漆配方、胶水与黏结剂、油墨及各种气雾剂产品中的添加剂,使产品获x0dx0ax0dx0a得优良的均匀相。x0dx0a(8) 在燃烧助剂方面应用:甲缩醛中含42%的氧,氢碳比高,在汽柴油中溶解性好,添加8-10%的甲x0dx0ax0dx0a缩醛可使油品完全充分燃烧,大大降低发动机的积碳,降低成本。x0dx0a(9) 缩醛法合成方面应用:甲缩醛替代甲醛或多聚甲醛使用,缩醛出的小分子是醇,醇返回再加工x0dx0ax0dx0a成甲缩醛,系统中不产生废水,是绿色环保型工艺。如双酚A、防老剂2246、丙烯酸酯的合成中用甲缩x0dx0ax0dx0a醛能做到无水排放,在烷基酯法生产草甘膦中甲缩醛替代多聚甲醛可不产生废盐,不用三乙胺和氢氧x0dx0ax0dx0a化钠,缩短工艺流程,大大节药成本。x0dx0a(10) 化工合成中的相溶剂:甲缩醛结构上高含氧的醚,具有双亲型,表现阶段出优异的溶解性,低沸x0dx0ax0dx0a点易脱溶回收,综合成本低,在低温合成在可替代DMF、DMAC、THF降低成本。x0dx0a(11) 在发泡沫塑料在的使用。x0dx0ax0dx0a7、使用甲缩醛的优缺点:x0dx0a优越的物性:沸点低,蒸汽压高,气味小,待别易汽化挥发,挥发后不留痕迹。x0dx0a优越溶解性:甲缩醛是两亲型,在极性和非极性,烷烃和芳烃、醚和酮醛酯、卤代烃中都有较好溶解x0dx0ax0dx0a性,可做相溶剂。x0dx0a优越安全性:甲缩醛在化学品中毒害性是最低的一类,微毒级,从生产到使用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是x0dx0ax0dx0a绿色环保型溶剂。除多元醇醚类外,其它有机溶剂毒性一般远大于甲缩醛。x0dx0a优越经济性:甲缩醛的上游原料是煤和天燃气,我国是煤炭大国,资源丰富。而其它大多溶剂是上游x0dx0ax0dx0a原料是石油,石油成本远大于煤,其成本具有经济性。同时甲缩醛密度较卤代烃小(如二氯乙烷)是x0dx0ax0dx0a卤代烃替代品,单位成体低。x0dx0a缺 点:沸点低,挥发快,易燃,有一点特殊性气味。x0dx0ax0dx0a8、使用注意事项:x0dx0a甲缩醛为一级易燃液体,对金属无腐蚀性,可用铁、软钢、铜或铝制容器储存。由于挥发性大、沸点x0dx0ax0dx0a低,应注意火源和热源,并置阴凉处密封储存。长期存放罐要安呼吸阀,夏季罐体冷水喷淋,必要时x0dx0ax0dx0a罐体要遮阳并保温。x0dx0ax0dx0a生产方法 x0dx0ax0dx0a在浓硫酸催化下,甲醇和甲醛在合成塔中反应。生成的甲缩醛从塔顶馏出,塔顶温度控制在41.5-42℃x0dx0ax0dx0a,从产物中分离未反应的甲醇供循环使用,得含量为85%的甲缩醛。每吨产品消耗甲醇1100kg,x0dx0ax0dx0a37%的甲醛1300kg。产品甲缩醛中的杂质主要是甲醇和甲醛,当要求较高纯度时,可用碱性过氧化氢氧x0dx0ax0dx0a化除去甲醛,加金属钠蒸馏可除去甲醇。

连续精馏流程主要由哪些组成?各段主要作用是什么

实验八催化反应精馏制甲缩醛;反应精馏集反应与离体种特殊精馏技术;A实验目;(1)解反应精馏工艺程特点增强工艺与工程;(2)掌握反应精馏装置操作控制通观;(3)用交设计设计合理实验案;(4)获反应精馏制备甲缩醛优工艺条件明;B实验原理;本实验甲醛与甲醇缩合产甲缩醛反应象进行;该反应

实验八 催化反应精馏制甲缩醛

反应精馏集反应与离体种特殊精馏技术该技术反应程工艺特点与离设备工程特性机结合起既能利用精馏离作用提高反应平衡转化率抑制串联副反应发能利用放热反应热效应降低精馏能耗强化传质化工产越越广泛应用

A 实验目

(1)解反应精馏工艺程特点增强工艺与工程相结合观念

(2)掌握反应精馏装置操作控制通观察反应精馏塔内温度布判断浓度变化趋势采取确调控手段

(3)用交设计设计合理实验案进行工艺条件优选

(4)获反应精馏制备甲缩醛优工艺条件明确主要影响素

B 实验原理

本实验甲醛与甲醇缩合产甲缩醛反应象进行反应精馏工艺研究合甲缩醛反应: CHOHCHOCHO2HO 2 (1) 32362

该反应酸催化条件进行逆放热反应受平衡转化率限制若采用传统先反应离即使高浓度甲醛水溶液(38—40%)原料甲醛转化率能达60%左右量未反应稀甲醛仅给续离造困难且稀甲醛浓缩产甲酸设备腐蚀严重采用反应精馏则效克服平衡转化率热力障碍该反应物系各组相挥发度序:甲醇甲醛甲缩醛水

见由于产物甲缩醛具相挥发度利用精馏作用其断系统离促使平衡向产物向移幅度提高甲醛平衡转化率若原料配比控制合理甚至达接近平衡转化率

外采用反应精馏技术具优点:

(1) 合理工艺及设备条件塔顶直接获合格甲缩醛产品 42

(2) 反应离同设备进行节省设备费用操作费用

(3) 反应热直接用于精馏程降低能耗

(4) 由于精馏提浓作用原料甲醛浓度要求降低浓度7%—38%甲醛水溶冷却水

93

810

11

712

13

14

6

5

4

14

3

215

116

图8-1 催化精馏实验装置

1–电热碗;2–塔釜;3–温度计;4–进料口;

5–填料;6–温度计;7–间继电器;

8–电磁铁;9–冷凝器;10–流摆体;

11–计量杯;12–数滴滴球;13–产品槽;

14–计量泵;15–塔釜料口;16–釜液贮瓶;

液均直接使用 本实验采用连续操作反应精馏装置考察原料甲醛浓度、甲醛与甲醇配比、催化剂浓度、流比等素塔顶产物甲缩醛纯度速率影响优选佳工艺条件实验各素水平变化范围:甲醛溶液浓度(重量浓度) 12% — 38%甲醛:甲醇(摩尔比)1:8—1:2 催化剂浓度 1%—3%流比 5 — 15由于实验涉及水平优选故采用交实验设计组织实验通数据处理差析确定主要素优化条件 C 预习与思考 (1) 采用反应精馏工艺制备甲缩醛哪些面体现工艺与工程相结合所带优势 (2) 所逆反应都采用反应精馏工艺提高平衡转化率 (3) 反应精馏塔塔内各段温度布主要由哪些素决定 (4) 反应精馏塔操作甲醛甲醇加料位置确定根据原则催化剂硫酸要与甲醛甲醇同加入实验甲醛原料进料体积流量何确定 (5) 若产品甲缩醛收率实验指标实验应采集测定哪些数据请设计张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6) 若考虑甲醛浓度、原料配比、催化剂浓度、43

流比四素间交互作用请设计张三水平交实验计划表

D 实验装置及流程

实验装置图8-1所示反应精馏塔由玻璃制塔径25 mm塔高约2400 mm共三段由至别提馏段、反应段、精馏段塔内填装弹簧状玻璃丝填料塔釜1000ml四口烧瓶置于1000W电热碗塔顶采用电磁摆针式流比控制装置塔釜塔体塔顶共设五测温点

原料甲醛与催化剂混合经计量泵由反应段顶部加入甲醇由反应段底部加入用气相色谱析塔顶塔釜产物组

E 实验步骤

(1) 原料准备:

1) 甲醛水溶液加入1%、2%、3%浓硫酸作催化剂

2) CP级或工业甲醇

(2) 操作准备:检查精馏塔进料系统各管线阀门闭状态否向塔釜加入400ml约10%甲醇水溶液调节计量泵别标定原料甲醛甲醇进料流量甲醇体积流量控制4—5 ml/min

(3) 实验操作:

1) 先启塔顶冷却水再启塔釜加热器加热量要逐步增加宜猛塔凝液全流操作约20钟

2) 按选定实验条件始进料同流比控制器拨给定数值进料仔细观察并跟踪记录塔内各点温度变化测定并记录塔顶与塔釜料调节料量使系统物料平衡待塔顶温度稳定每隔15钟取塔顶、塔釜品析其组共取2—3取其平均值作实验结

3)

验结

4)

注意:本实验按交表进行工作量较安排组共同完

44 依交实验计划表改变实验条件重复步骤(2)获同条件实实验完切断进料停止加热待塔顶再凝液流 关闭冷却

F 实验数据处理

(1) 列实验原始记录表计算甲缩醛产品收率

甲缩醛收率计算式:

(2) 绘制全塔温度布图绘制甲缩醛产品收率纯度与流比关系图

(3) 甲缩醛产品收率实验指标列交实验结表运用差析确定佳工艺条件

G 实验结讨论

(1) 反应精馏塔内温度布特点随原料甲醛浓度催化剂浓度变化反应段温度何变化变化说明

(2) 根据塔顶产品纯度与流比关系塔内温度布特点讨论反应精馏与普通精馏何异同

(3) 本实验制定交实验计划表没考虑各素间交互影响您认否合理若合理应该考虑哪些间交互作用

(4) 要提高甲缩醛产品收率采取哪些措施

H 主要符号说明

xd——塔顶馏液甲缩醛质量率;

xw——塔釜料甲缩醛质量率;

xf——进料甲醛质量率g/min;

D——塔顶馏液质量流率g/min;

F——进料甲醛水溶液质量流率g/min;

W——塔釜料质量流率g/min;

M1、M0——甲醛甲缩醛量;

η——甲缩醛收率

什么是甲缩醛

二甲醇缩甲醛是一种化学品,分子式是C3H8O2。无色澄清易挥发可燃液体,有氯仿气味和刺激味。 溶于3倍的水[20℃时水中溶解度32%(重量)]。与多数有机溶剂混溶。本品对粘膜有刺激性,有麻醉作用。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喉刺激;高浓度吸入出现头晕等。对眼有损害,损害可持续数天。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

产品用途

主要用于生产阴离子效换树脂,也作溶剂和特种燃料。其溶解能力比乙醚、丙酮强,和甲醇和共沸混合物能溶解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素。但由于其蒸气有较强麻醉性,不宜作一般溶剂使用,通常作特殊声合的溶剂。 还用于香料制造、生产人造树脂,用作格利雅反应和雷帕(合成)反应的反应介质。

时钧的主要成就

时钧一生从教,60多年来,他在化工高等教育辛勤耕耘,1980年起,他开始招收研究生(1945年在重庆曾招过2名研究生),到现在已有5人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学生有不少是蜚声中外的科学家,两院院士就有16位,获得高级职称的数以百计,在化工、炼油、冶金、建材、机械、医药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半个多世纪的辛劳熬白了他的鬓发,而他的青春活力却在一代代弟子身上得到焕发,他的事业正由众多的学生去弘扬光大。

在他的从教生涯中,所带过的学生中先后产生了16名院士。名单如下 : 姓名院士主要成果备注陈家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湿法冶金开拓者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化学系梁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1942年考入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现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闵恩泽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46年夏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今南京工业大学)毕业,闵恩泽和陆婉珍(女)为同班同学,也是夫妻 陆婉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石油化学家胡宏纹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合成化学专家1946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化学系(今南京工业大学)张存浩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现南京工业大学)朱起鹤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反应动力学家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现南京工业大学)陆钟武中国工程院院士热能工程专家1950年毕业于大同大学(前三年在中央大学)时铭显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机械专家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工系(现南京工业大学)陈懿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现南京工业大学)唐明述中国工程院院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1956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毕业曹湘洪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1967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江东亮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1960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徐德龙中国工程院院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1983年南京化工大学(现南京工业大学)硕士毕业欧阳平凯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1981年来到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的前身)工作徐南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工程领域1989年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根据全国图书参考资料联盟,时均共培养硕士2名,博士52名,具体情况如下 : 年度论文名称作者授予单位学位2005《苯氯化三相催化精馏过程研究》崔咪芬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7《里氏木霉分泌蛋白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研究》欧阳嘉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3《陶瓷膜处理含油乳化废水的技术开发及传递模型研究》谷和平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溶液结晶动力学实验与模型研究》伍川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有机羧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过程研究》管国锋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吸附制冷工质对及其制冷过程研究》崔群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4《陶瓷膜分离对氨基苯酚生产中镍催化剂的研究》金珊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4《一体式陶瓷膜乳化装置的研究和应用》景文珩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4《面向中药水提液体系的陶瓷膜设计与应用》李卫星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4《料仓内散体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肖国先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3《综合建模方法和先进控制技术在两个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张湜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3《分光光度分析专家系统》陈国松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3《钙钛矿型透氧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谭亮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3《新型锆基钙钛矿型致密透氧膜的研究》杨丽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面向钛白工业废水处理的陶瓷膜材料设计与应用》赵宜江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乙烯/乙烷络合分离吸附剂的制备及表征》梅华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陶瓷膜成套装备与工程应用技术的研究》邢卫红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纳滤浓缩和脱盐的传质过程研究》杨刚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陶瓷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徐农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混合导体致密透氧膜反应器进行甲烷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顾学红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2《D-氨基酸的制备研究》韦萍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1《三相流态化光催化过程的研究》崔鹏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1《NaA型沸石分子筛膜的合成及渗透性能研究》董强南京工业大学博士2000《氧化锆陶瓷超滤膜制备及相关基础技术研究》琚行松南京化工大学博士2000《强化传递的多相催化内循环气升反应器研究》 吕效平南京化工大学博士2000《高质量低成本钛酸钾晶须的制备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冯新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9《硫酸钾生产工艺模拟及其溶解动力学研究》陈栋梁南京化工大学硕士1999《混合传导型致密透氧陶瓷膜》李世光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9《TiO2起滤膜和超薄Pd/TiO2复合膜的研究》吴立群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9《甲缩醛合成流化催化精馏过程研究》乔旭南京化工大学博士2001《单分散二氧化钛纳米微粒合成及在光解水制氢反应中的应用》陈洪龄南京工业大学硕士1999《光催化陶瓷膜反应器的实验研究与数学模拟》 史载锋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9《液体混合物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 刘晓勤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9《面向过程模拟的电解质溶液化学和相平衡研究》 吉晓燕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9《担载钙钛矿型透氧膜的制备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管式致密膜反应器的研究》 金万勤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9《处理含油乳化液废水的研究》 王春梅南京化工大学硕士1998《新型干法回转窑内煤粉燃烧、高温传热、煅烧熟料热工过程的应用基础研究》 叶旭初南京化工大学1998《流体微观结构及扩散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周健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8《陶瓷微滤膜过滤微米、亚微米级颗粒体系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钟璟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8《甲烷部分氧化膜催化反应的数学模拟和实验研究》 杨超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7《络合吸附净化含氮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的研究》居沈贵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7《气固吸附平衡与吸附动力学研究》马正飞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7《液体粘度的关联推算及醇烃体系混合物粘度的测定》沈式泉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7《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汪朝晖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7《氧化铝微滤膜的制备和工业化研究》王沛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6《氧化铝陶瓷膜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黄培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6《高压相平衡与状态方程研究》 云志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5《液相扩散系数的测定与研究》 范益群南京化工大学博士1995《高压流体相平衡及状态方程的若干研究和应用》董军航南京化工学院博士1994《电解质溶液相平衡的热力学研究》张吕正南京化工学院博士1992《统计热力学的相对性及其应用》王仁远南京化工学院博士1992《临界区域相平衡测定及状态方程的研究》 卞白桂南京化工学院博士1989《高压流体相平衡的实验测定和状态方程研究》 徐南平南京化工学院博士1988《强电解质混合溶剂体系的热力学研究》陆小华南京化工学院博士1988《非电解质溶液过量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沈树宝南京化工学院博士 时钧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在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常务副主编时,为编纂这部巨著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肩负着繁重的组织领导工作,还亲自撰写修改了若干重要条目,有的甚至五易其稿。他亲手撰写了《综论》中的若干篇章。他还撰写了《化学工程手册》中的“传质”和“吸收”两篇,并主持翻译了《传质学》以及《流态化工程》和《翅管换热器设计计算》等书。

时钧非常注重科学研究。早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便在《清华大学学报》和《中国化学会杂志》上发表过有关探讨制备有色烟幕的规律和有关有机定性分析的3篇论文(英文稿)。他在缅因大学的硕士论文《关于机械木浆的筛分和性能的关系》,由导师分成两篇论文发表在美国造纸专业杂志上。1957年,由他指导的杨南如作的研究生论文《关于高铝水泥原料粒度与烧成温度的关系》发表在《硅酸盐学报》创刊号上。在逆境中,时钧于1965年做过湍流塔的试验;1972年起进行了膜分离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于当时试验条件的限制,无法深入下去。自1974年起,时钧参加了国产填料(以拉西环为主)的性能评定试验,曾发表了4篇论文(均未署名)。对于几种填料的试验全过程,如试验方案的确定,装置的设计安装,数据的测定、整理和关联,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及试验报告的撰写等,都是在他亲自主持下进行的。有关试验方法的一些内容,如试验体系的选择原则、数据的处理及表达方法等,后来一直被国内有关方面所引用。1979年后,时钧带领助手们开始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流体热力学性质的实验测定、色谱法研究溶液热力学和膜分离技术 。 时钧认为工程科学迄今仍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工程研究、设计和开发所用的基础物性则更需精密的实验测量。自80年代初起,他就有计划地着手组建一个热力学基础物性的测定中心,对广泛范围的相平衡、容积性质和过量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培养了一批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门人才,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流体相平衡方面,高压下流体的热力学性质测定的投资费用较高,并且费工费时,因而迄今有用的实测数据极为缺乏,影响了这一领域的理论进展。有鉴于此,时钧、王延儒等筹建了精度较高的高压相平衡装置,对含氯氟烃替代物体系和高压二氧化碳气田气体系的相平衡,以及多元体系近临界区域和混合物临界轨迹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测定。有关的论文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后,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数据库来函索取单印本。有些实测结果纠正了前人所测数据的偏差,扩充了测量范围。最近,在原有的静态法基础上,结合Bumett 膨胀法成功地建立了在一台装置上同时测量高压流体相平衡组成和平衡相密度的简便方法,为快速而有效地获取高压下的流体基础物性提供了新的手段。此外,他和助手们一起建立了一套流体压缩因子的Bumett 法精密测量装置,用以求取高压下混合气体的P-V-T 基础数据。当论文在国外重要期刊上发表时,美国热力研究中心(TRC)的评阅者认为文中所测的混合物压缩因子精度“已达同类装置的最好水准”。在建立高压装置的同时,时钧与合作者还对常压下的相平衡,包括汽-液、液-液以及液—固相平衡进行了广泛而实用的测量研究。这方面发表的10多篇论文,为C5 烃的溶剂萃取、甲乙苯—甲基苯乙烯分离、重要溶剂4-甲基-戊酮的分离提纯,以及氯甲烷在偏三甲苯中溶解性能等化工工艺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物性数据。

溶液的混合热(过量焓)是一类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又有工程设计用途的基础物性。时钧与合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改进并逐步完善了一套精密测量微量热效应的装置。这套装置可用以测得各种纯物质或生物物质在混合、反应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中产生或吸收的微量热效应(可灵敏反映出1焦耳)。在这一领域中,已经接连测量了多种有机物的二元三元体系混合热和强电解质混合溶剂体系的过量焓、稀释热、溶解热等基础物性数据,并在国际化学热力学期刊上发表近10篇论文。

含有有机物的电解质水溶液是一类在工业实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复杂体系。有关的相平衡数据比较缺乏,且其热力学特性目前尚很难用一般电解质溶液理论或半经验模型来预测和推算。时钧与合作者利用不同浓度溶液电导率的差异与电导滴定相结合,以及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连续测定方法,方便而准确地测量了多种强电解质有机物水溶液的相平衡组成,并且测量精度显著提高。有关研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得到众多专家好评。

从统计力学理论建立流体状态方程的关键,在于包括径向分布函数和势能函数乘积的积分难以计算。国内外学者一般均采用数值积分进行处理,或对径向分布函数g(r) 作简化。时钧与合作者则将这一积分作为整体量处理,引用统计力学压缩性方程,通过简化势能函数形式而得到这一积分的解析计算公式,从而能够直接得到形式简单、计算精度高的状态方程,并将这一思想用于流体局部组成研究,将局部组成这一微观量首次与压缩系数这一宏观量联系起来,为局部组成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的局部组成模型已在强非理想体系的汽液平衡计算中获得了成功。

溶液热力学是化学热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工程学科的基础。作为热力学研究工作者,时钧从80年代起即根据国内外当时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院具有的条件,领导科研人员用仅有的一台气相色谱仪开展色谱法测定热力学性质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时钧和汪绍昆等在这一方向上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除用色谱测定了众多体系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外,他们还改进了国外学者70年代中期提出的r与(dr/dx)x=0 预测全浓度范围活度系数的模型与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经验关联式,用于预测汽液平衡,取得了比国际上现有的UNIFAC基团贡献法还要好的预测精度。他们还利用色谱仪测定了挥发性溶质在混合不挥发溶剂中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了Wilcon 方程的参数多解,对称与多元系汽液平衡的预测,研究了台阶脉冲法测汽液平衡,使色谱法扩大用于含极性组分和聚合物组分的多种体系,用于吸附研究,以推算气固平衡;研究了测定有加合物生成体系的加合常数,进而预测这种体系的固液平衡。在测定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基础上,还对80 年代国外提出的预测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的修正分离凝聚能密度模型进行了改进,提高了预测精度。

在膜分离方面,时钧和他的合作者主要做了有关气体膜分离的研究,还做了一些渗透汽化过程和液膜分离设备性能的研究。前后已经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国际会议大会报告)。80年代初期,时钧和陈鸣德等用改性含氟树脂膜对氨、氢、氮混合气体进行渗透分离,为从混合气体中分离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在国内外是一项首创工作。1986年在东京国际膜及膜过程大会报告后,引起了各方注意,至今还被国外学者在有关论文中引用。

1985年后,时钧和庄震万等在气体膜分离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用各种不同的国产膜,组成单膜和双膜渗透器以及连续膜塔,以He-N2-CH4,CH4-CO2-N2 等混合气体为对象,进行分离试验,并从理论上阐述气体在膜中的溶解与渗透机理,还探索了各种膜渗透器及其系统的气体分离计算方法,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数学模型。这个新模型对任意组分数的混合气体在不同类型的膜渗透器及其系统中的分离计算都是适用的。此外,他们还建立了气体在膜中溶解和渗透机理的通用热力学模型,以及存在有增塑化作用时的渗透机理模型等。目前时钧又和杨南如等在研究无机膜及膜反应器的国家重点课题。

在液膜分离方面,时钧和裘元焘等主要进行了油一乳一水体系在多孔转盘塔中的流体力学性能、液滴直径分布以及传质效果等的研究,从而探讨在液膜分离中采用多孔转盘塔的可能性。

为了表彰时钧的卓著成就,化学工业部特授予他“全国化工有重大贡献的优秀专家”的光荣称号,成为我国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时钧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工程一级教授,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名誉系主任。同时,他还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化工组组长,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化工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化学工程手册》编委会主任,《化工学报》副主编,《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编委会委员等职。

年逾八旬、童颜鹤发的时钧,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敏捷,继续培育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脱颖而出,有的荣获“洪堡研究奖学金”、“霍英东教育基金奖”,有的获得“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普遍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卓有建树。这表明,时钧的事业后继有人。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6年获美国梅因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8年在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研究院学习。回国后,曾任重庆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化工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教授、化工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副主编,中国化工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第五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社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专于化学工程。1952年创设我国硅酸盐工艺学专业。合编《化学工程手册·气体吸收》,合译《水泥和混凝土化学》。 1ShiJ,ChenM.PermeabilityofAmmonia,Hydrogen,NitrogenandTheirMixturesTroughFluoropolymerMembranesProceedingsoftheIntemationalCongressonMembranesandMembraneProcesses.okyo,Japan,1987:502

2ShiJun,ZhuangZhenwan.MultipleMembraneSeparationSystem.ProceedingsoftheIntemationalSymposiumonMembranesandMembraneSeparationProcesses.MainLecture,Torun,Poland,1989:33

3陆小华,王延儒,时钧.含盐溶液汽液平衡的预测(I)Pitzer模型的扩展及其在多元体系中的应用.化工学报,1989,40(3):293

4陆小华,王延儒,时钧.含盐溶液汽液平衡的预测(Ⅱ)参数的物理意义及估算.化工学报,1989,40(3):301

5LiJianminwangShaokun,shiJun.ModelofElutiononaPlateauMethod.ChromatographicScience.1989,27(10):596

6LiJianmin,WangShaokun,ShiJun.Flexibility,MultiplicityandSymmetryofwi1sonParametersandVapor-liquid-EquilibriuminMultiComponentSystems.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1990,45(1):199

7FengX,WangSK,ShiJ.MeasurementoftheAdductionConstantbyGas-LiquidChromatography.Chromatographia.1990,30(3/4):211

8ZhuangZhenwan,ShiJun.GeneralMathematicalModelsofMembranePermeation.Proceedingsofthe1990IntemationalcongressonMembranesandMembraneProcessesChicago,U.S.A1990,V01-Ⅱ:1361.

9XuNanping,YaoJianmin,WangYanru,ShiJun.VaporLiquidEquilibriaofFiveBinarySystemsContainingR-22.FluidPhaseEquilibria,1991,69:261—270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山西甲缩醛成套技术!山西甲缩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iqiuxinwen.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山西甲缩醛成套技术!山西甲缩醛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