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直播_足球免费在线高清直播_足球视频在线观看无插件,24直播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西甲联赛 > 正文

西甲联赛

黄健翔为什么是官话历史第一 anchor - 知乎

admin2024-03-25西甲联赛58
黄健翔为什么是官话历史第一 anchor - 知乎

  * 我不懂粤语,所以没有资格评价粤语解说,但道理是通的。有兴趣可以去问 @harpul

  ** 这里主要谈 anchor(主持人),只会偶尔带到 pundit(嘉宾)

  *** 这里谈的是专业能力,不涉及解说风格与个人喜好。所以,欢迎讨论,但请只在规定范围内讨论​

  ​普通话​ / 官话本来就是受书面语影响更大的语言(粤语应该就鲜活得多,各地方言当然也一样),而体育解说,恰恰是个考验瞬时口语化表达的活儿。

  所以评价 anchor 能力强弱,就要分两大部分——理解场面能力(有多懂球),表达场面能力(能把自己的见解转化成多少话)。这里主要讨论后者,因为相较之下,前者几乎无法讨论(它讨论的其实是 anchor 的话听众能理解成什么样,即,问题转化成了球迷有多懂球,显然偏了)。

  表达场面能力又分两大部分——硬件,软件。硬件就是吐字、气息、音色等等播音专业的硬素质,这里不讨论。软件,即在更短时间内说出想说而又不让绝大多数听众反感的话的技术,也就是下面要讨论的东西。

  注意,解说不是艺术,即使是,也是一小撮人才有资格讨论的东西。

  前面说了,「瞬时口语化」。这是最核心,最抓人,几句话就可分高下的能力。黄为什么是历史第一 anchor?因为论这项能力,他自己独一档,至少目前,我从未见过从业人员中有与其接近者。​

  ​文学素养这个东西很多人都有(对,我说的就是贺炜,后面会谈到他),「聪明」很多人都有,但在此基础上,外语素养、中文 / 汉语素养(注意不是文学素养)​、世俗化表述素养(约略可以等同于「说人话」)这几样才重要得多。

  央视当年的评论部(后来的新闻中心)是中国媒体转型的泰山北斗,最重要一件功德恐怕就是「说人话」。黄于九十年代中期入职央视,正当时——反而是新世纪之后的媒体后辈,因诸多原因,表达更僵化。

  黄外交学院毕业,用字精炼肯钻研,早期又受张慧德张路李惟淼于大川等业内大拿熏陶,而学到(甚至参与创造)了不少汉语足球术语及各种规范化表达,焉能不强?

  外语素养这个事很重要。否则,就不免有南郭界霸王申大湿常年把「possession lost」说成「失位」这样的笑话。​

  而外语素养对解说综合能力更深层次的反哺​,是让 anchor 体会、反思、总结、精研自己的汉语表达。就像郭德纲在台上总爱提的,观众也有一张嘴,凭什么要花钱听他张嘴说话?解说是一样的道理。解说这行打一开始,就是照着外国同行来,范式、流派、心得,都可寻出源头。

  但汉语解说惟一模仿不了的是语言。而 anchor 若想拥有准确的参考系,外语素养当然少不了——什么是适合外语的表达方式,什么适合汉语。

  另外,之前说了,方言是活水,但电视台几乎不让说方言。于是,官话的语言资源难免被业内棒槌们理解为「文学」——但其实,anchor 多去跟野球场上老流氓老球痞老大爷聊聊天,多掌握民间表达(不是网络上的低俗表达),反而才是裨益远远更大的功课。

  下面是用字的讲究。我微博上平日总会提「播音腔」,这其实是更大一个话题,我简短地说——北广毕业生们(也不单北广啦),比如棒槌界新贵曾湿,​有天然不天然、刻意不刻意的不说人话的作派,甚至可以说底蕴、灵魂、世界观。

  具体表现的形式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不会(还是不愿?)用短句,却恰恰又刻意求助于长句,以填补场面与场面之间的空当(还美其名曰「不冷场」)。​这又是专业问题了,无法在这里展开,但概括起来,可以说就是以下两点:

  「不用从句就张不开嘴(其受欧化语言、翻译腔的影响根深蒂固)」

  「动词储备严重不足,且不擅长以动词起句子」

  这里我不得不硬广一下拙笔《动词中的足球》,因为当年也多少受了黄及诸位解说界前辈的教诲,此处谨表谢意。

  黄的徒弟贺为什么早期颇有新意,职业生涯也一直不致落入棒槌境地?第一,当然是他不太抢戏,不装作自己是懂球的而去纵容自己形成抢嘉宾话的恶习;第二更重要,他虽然「诗人」,但很注意尽量说人话(却天赋有限),多用动词,即使要吟诗,也是有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再念。​

  为什么 pundit 往往更有可能说出简练而有味道的口语表达?恰恰因为他们没有腔调(准确地说是没有媒体腔调),语言表达能力稍好一些(或许需要刻意练)就会是活水一片——最新的正面例子是本届世界杯的杨晨(还须再观察),反面例子就是近年的徐阳(已被 anchor 同化)。

  陶伟(R.I.P.)为什么风评佳?很简单,先不论观点对错,陶非常口语化,而且得了方言的便利(他是好听的京腔,而非让人反感的那种)。​

  ​宗师级的当然是张路指导——假如黄早年没搭档过张指导,天朝足球解说界的面貌当真不可想象(就好比,你能想象篮球界没有另一位张指导吗?)。没有黄这种人才,就没人以专业素养去「接」「托」「喂」张指导这种宝贝(篮球的苏群同理)。​虽无法照搬相声中的捧哏逗哏,但有些道理是通的。

  由 anchor 如何配合 pundit 说出专业观点,可引出 anchor 的基础能力要求。即,不管你口条音色等硬件如何,合格的 anchor,其实首先应该考验什么能力?

  Anchor 的全称 Anchorman,最初是指新闻节目中在演播室同各路记者现场连线,而又有播报、评论任务的主持人(注意,同央视等官方电视台不少那种到今天还存在的伪主持人、真播音员完全不同)。为什么是 anchor 这个字?它的各个语义中,其实都取了「稳定、固定」的意思。一句话,主持人不能「飞」,要把握准节目基调。

  那么足球比赛解说的基调是什么?基本,首要,甚至可以说惟一重要的就是流畅而专业,所谓肥而不腻。

  但凡要听解说,观众一定不希望 anchor 抢戏,喧宾夺主,而专业又并非 anchor 必须具备的素质(否则要 pundit 干嘛)。因此,稳住基调,当好「捧哏」,就已经尽职,且颇让人舒服了。

  然而总有不知天高地厚者美其名曰「娱乐性」。如果本职完成了,而且做得好,那么偶尔一点「娱乐性」也未尝不可。

  可是当今解说界诸湿呢?看球多了,迟早被恶心到。

  举个正面例子。英文解说中我颇喜欢的一对老搭档(喜其风格,不见得是观点):「高潮帝」Ray Hudson 与 Phil Schön,其中 Ray 为「逗哏」,而 Phil 是造诣很高的 anchor,只有他能把 Ray 拉回来。

  左:Phil;右:Ray - 图片版权:beINSport

  但其实汉语官话还不太一样——中文对情绪的口语化表达,如果电视台允许什么都播倒还行,可是现实就是,真正鲜活的一定不能播。

  所以更要求 anchor 得「稳」「准确」「流畅」,最好还能在口语化(注意,是「化」,这是功夫所在,而不单纯是「口语」)的框架内鲜活——否则要你有何用?

  最后说说黄的历史地位。我最后一段时间认真听他的解说是 2008 年欧洲杯,已去十年。彼时他已经显然不太做功课,内容上没法儿听,但依然有的是平台找他,为啥?就因为他的「解说性」依然无敌,这就是底子厚。​

  ​我虽然也没太大兴趣回顾黄的巅峰期,​而且也忘得差不多(上面全是印象,但听得足够多足够广),但还是要说,黄君健翔,汉语官话足球解说 anchor 无出其右,至今无人接近。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